国务院发布稀土行业发展22条意见2014-02-11
为确保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昨日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全文共22条。《意见》指出,将大幅提高稀土资源税征收标准,抑制资源开采暴利。改革稀土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大政策调控力度,逐步实现稀土价值和价格的统一。
同时,《意见》还提出,要按照国家储备与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稀土战略储备。此外,积极推进行业兼并重组,工业和信息化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推进稀土行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方案。
《意见》指出,要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促进稀土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开采和冶炼分离能力,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进一步巩固和发挥稀土战略性基础产业的重要作用,确保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意见》,我国将用1~2年时间,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稀土资源开发、冶炼分离和市场流通秩序,资源无序开采、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盲目扩张和出口走私猖獗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再用3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
《意见》明确,要对稀土资源实施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严把行业和环境准入关。实施严格的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编制、下达和监管制度,进一步提高稀土出口企业资质标准。此外,加强稀土出口管理,防止变相出口稀土产品。
《意见》强调,要严格控制稀土冶炼分离总量。“十二五”期间,除国家批准的兼并重组、优化布局项目外,停止核准新建稀土冶炼分离项目,禁止现有稀土冶炼分离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坚决制止违规项目建设,对越权审批、违规建设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责任。
在推进兼并重组方面,《意见》指出,支持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大幅度减少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工业和信息化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推进稀土行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方案。
商务部、海关总署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将稀土铁合金纳入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公告》,自5月20日起,将海关商品编号为7202999100“其他按重量计稀土元素总含量>10%的铁合金”纳入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稀土战略储备启动工信部设“稀土办”
稀土国家战略储备宣布启动。
中国政府网昨日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将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统筹规划南方离子型稀土和北方轻稀土资源的开采,划定一批国家规划矿区作为战略资源储备地。为统筹稀土行业管理工作,还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稀土办公室。
《意见》明确中国稀土行业发展目标,将用1-2年时间,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稀土资源开发、冶炼分离和市场流通秩序;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南方离子型稀土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
国家与企业储备相结合
根据《意见》,将按照国家储备与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稀土战略储备。对列入国家储备的资源地,由当地政府负责监管和保护,未经国家批准不得开采。中央财政对实施资源、产品储备的地区和企业给予补贴。
另外,《意见》提出将在工信部设立的稀土办公室,将负责协调制定稀土开采、生产、储备、进出口计划等,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牵头做好年度计划实施、行业准入和稀土新材料开发推广等工作。据原工信部材料司副巡视员、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组负责人王彩凤介绍,“稀土办公室设在工信部原材料司下,为司局级。”
稀土是17种元素的统称,被认为是制造高科技和军工产品的关键原料。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稀土生产国,为全球提供97%以上的稀土产量,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稀土一度被曝卖出“白菜价”。而据美国地质局的统计,近15年来,中国稀土资源已从占全球的43%下降到只占31%。去年以来,日美欧一直指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
今年2月1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此后,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密集出台调控政策。
“初级产品”出口收紧
前述《意见》也提到,在严格控制稀土开采和生产总量的同时,还将严格控制稀土金属、氧化物、盐类和稀土铁合金等初级产品出口,有关开采、生产、消费及出口的限制措施应同步实施。大幅提高稀土资源税征收标准,抑制资源开采暴利。
昨日,商务部公告称,商务部与海关总署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将稀土铁合金纳入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公告》,自2011年5月20日起,将海关商品编号为7202999100“其他按重量计稀土元素总含量>10%的铁合金”纳入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另外,该公告还称,将对2011年5月20日(含)之前已签订合同的上述商品出口设立过渡期,时间为2011年5月20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
商务部外贸司相关负责人称,稀土属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且开采和加工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基于保护环境和可用尽资源的需要,中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其中,对稀土初级产品实施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镝铁合金、铽铁合金等稀土合金产品中,稀土含量较高,将其纳入稀土管理整体框架加以管理。
稀土提至国家战略储备高度 部分资源地或封矿
《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明确表示要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稀土矿业人士处了解,业内对稀土收储一直争议颇多,而此次定调为“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意味着部分资源地可能将不被允许开采,这将直接导致6月将重启的稀土采矿权证发放竞争更为激烈。
消息人士称,工信部上周组织了关于“稀土行业准入条件”的新一轮讨论,预计稀土矿山、分离、应用整条产业链的准入条件将很快面世。
矿权发放重启后总量或扩大
《意见》明确,按照国家储备与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稀土战略储备,划定一批国家规划矿区作为战略资源储备地。对列入国家储备的资源地,由当地政府负责监管和保护,未经国家批准不得开采。中央财政对实施资源、产品储备的地区和企业给予补贴。
“业界一直对于收储方式有很多争论,现在看来收储的方式还是有很大的灵活性。”一位稀土矿业人士表示,所谓国家储备与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其含义就在于国家将封存一部分稀土矿区不做开采,动用国家真金白银的收储可能将缓行。“国储局曾经下稀土矿区调研,但对收储品种和数量均未做过探讨。”前述矿业人士称。
虽然《意见》称将对实施资源、产品储备的地区和企业给予补贴,但这并非稀土资源地政府乐于见到的。今年6月,国土部将重审稀土采矿权证,包括中铝、五矿等大型央企都在积极运作,企图拿下新的采矿权证。“地方政府和央企现在都在积极做这方面工作,谁都不愿意成为资源储备地区和资源储备企业。”前述矿业人士如是说。
而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五矿在广东河源地区的稀土项目已经基本确定能够在这一轮的稀土采矿权证发放中分得一杯羹。据权威人士表示,此次稀土采矿权证的发放,其最终批复的开采总量将高于现值。
向下游整合或提速
《意见》对提高稀土集中度明确要求,用1-2年时间,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南方离子型稀土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这对于南方稀土业者来说无疑是重大变革。
一位南方稀土分离业业者表示,由于《意见》未明确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是指央企还是所有企业,这让他们担心未来会有被整合的可能。
事实上,一些手握资源的企业已经开始了向下游整合的动作。包钢稀土在2010年收购了江西赣州当地的3家冶炼分离企业。赣州本地的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今年计划对下游进行进一步整合。中铝公司总经理熊维平此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将从下游应用着手对稀土行业进行整合。
除了整合,国家政策也已经封死了稀土企业发展的其他路径。根据《意见》,“十二五”期间,除国家批准的兼并重组、优化布局项目外,将停止核准新建稀土冶炼分离项目,禁止现有稀土冶炼分离项目扩大生产规模。
稀土资源税标准将大幅提高 央企受益南方稀土兼并整合
昨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业内表示,由于产业整合目标已提出,已经布局南方的央企将在政策支持下,迅速扩大实力版图。《意见》要求大幅提高稀土资源税征收标准,抑制资源开采暴利。改革稀土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大政策调控力度,逐步实现稀土价值和价格的统一。
央企受益整合大势
《意见》中包含众多引发业内强烈关注的具体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行业整合目标的表述。业内分析,以中铝、五矿为代表的央企将成为此轮稀土行业大整合中最大的受益者,有望迅速扩张实力版图。届时,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版图将成“三足鼎立”之势。
《意见》提出,将用1—2年时间,“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南方离子型稀土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 整合方式上,要“支持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大力推进资源整合,大幅度减少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
我国北方的轻稀土资源已经由包钢稀土基本整合完毕,一家独大。但南方的离子型稀土矿却散布于多个省份,主要由地方政府控制。其中,江西就是众多央企反复角逐,又屡屡挫败的资源大省。
此次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筛选出“排名前三”的企业集团成为南方稀土矿的主导,但并未明确以何标准排序,引发业内的强烈关注。
“此次应主要是央企和地方性大企业主导整合。其理念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国家对稀土资源的控制。”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一位内部人士则透露,若按资源拥有量排序,没一家央企可以入围。但若以冶炼分离能力为主要参考指标,再考虑到现有资源等要素,五矿则成为南方最大,其次则为广晟有色及中国铝业。
我国离子型稀土的最大储备省份是江西。目前,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是江西稀土资源的实际控制者,中铝、五矿一度希望获得采矿权,却都铩羽而归。或止步于冶炼分离,或转战广东、广西。业内表示,此次,他们将极有可能真正借助政策东风,迅速扩充版图,将之前梦寐以求的资源收入囊中。
与此同时,国务院要求严格控制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规定在“十二五”期间,除国家批准的兼并重组、优化布局项目外,停止核准新建稀土冶炼分离项目,禁止现有稀土冶炼分离项目扩大生产规模。行业集中度的大幅提升,将让大型企业具有更大话语权。
“我国稀土矿资源无法直接出口。因此即使矿最后仍然在地方政府手里,以前三80%的产业集中度,也足以反过来对上游形成制约。国家控制资源的目的一样能够达到。”该人士对记者表示。
国家储备浮出水面
在提出行业整合具体目标的同时,此次国务院还正式提出了计划已久的“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记者从业内获悉,稀土国储将重点放在铽、镝、铕、钕等资源量少的元素之上。加之昨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将稀土铁合金纳入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今后稀土价格,特别是离子型稀土价格将继续冲高。
我国对稀土进行战略收储计划筹谋已久。今后,我国除将国家储备与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外,还将统筹规划南方离子型稀土和北方轻稀土资源的开采,划定一批国家规划矿区作为战略资源储备地。对列入国家储备的资源地,由当地政府负责监管和保护,未经国家批准不得开采。中央财政对实施资源、产品储备的地区和企业将给予补贴。
一位参与收储体系制定的业内人士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铽、镝、铕、钕等资源量少的稀土元素将成为国家收储的重点。他没有透露具体的储量,但表示“量不会太多,否则将引发市场价格剧烈波动”。
此前,包钢稀土已经以企业形式开始了稀土的收储工作,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两级政府的补贴。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表示,包钢稀土将继续作为收储的执行者参与该工作。
昨天,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将稀土铁合金纳入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此前,我国大量的镝元素和铽元素被以铁合金的方式低价出口至国外,造成极大的资源流失。此次将稀土铁合金纳入出口配额管理,将对上述情况进行有效控制。
业内表示,国储的正式开展加上出口限制,将让目前已经处于高位的稀土价格继续上涨。分析师表示,拥有稀土资源的包钢稀土、广晟有色等企业将因此持续受益。
加快应用技术研发
《意见》中的另一重点是“加快稀土关键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意见》表示,要按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要求,引导和组织稀土生产应用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大力开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支撑。这将大大利好稀土深加工行业。
我国大部分的稀土深加工企业依然处于中级甚至初级发展阶段,产业附加值低。这也被业内认为是无法消化目前高涨的稀土矿价的重要原因。
现在国务院大力支持稀土应用技术研发,相关产业将获得更好的政策扶持,产业环境也将更加优越。龙头企业将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