钕铁硼机会 | 智能穿戴设备正在逐步崛起2016-01-07
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
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
目前市场上已经进入商业化的多种智能穿戴产品已经很多,比较常用有智能手表智能手环; 还有智能情趣用品、智能鞋、手套式手机、 充电靴、卫星导航鞋、节拍手套、 社交牛仔裤、 Sixth Sense系统、眼镜等等。
穿戴市场从探索至正式启动。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报告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25.8亿元,增速高达471.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专家表示,目前,中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仍处于探索期。从2016年开始,部分市场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开始释放,可穿戴市场将正式进入启动期,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从2019年开始,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商业模式逐渐完善,产品被消费市场接受,健康大数据服务更加成熟,产品更加细分。2022年进入市场成熟期,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趋于成熟,进入门槛提高。
穿戴医疗设备顺势逐步崛起
当前,随着技术进步,可穿戴设备已经渐渐成为医药产业的一个新增长点,有数据表明,诊断和检测设备成为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绝对主力,占据整个市场份额的70%之多。例如Medtronic公司开发的Seeq设备就能够检测心脏长达一个月之久,而iRhythm开发的Zio-XT则可以在两周内持续收集数据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上了心房颤动。
不过,尽管诊断和检测设备占据了可穿戴设备的大半江山,可穿戴治疗则成为了该领域中增长最快的业务,调查人员预计这一领域将以23%的年增长率飞速发展。其中一个实例就是Chrono公司开发的新疗法,这种疗法能够向患者输送定量的尼古丁,以帮助患者戒烟。此外,可穿戴设备在止痛治疗方面也将大展身手。例如OmronHealthcare开发的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产品就能够帮助患者治疗关节、后背等部位的疼痛问题。
此外,许多可穿戴设备还集成了多种功能。如BasisScience开发的智能手表产品就可以同时帮助配戴者检测心率、体表温度,同时还可以记录患者的运动和睡眠状况。这些可穿戴设备产品大部分还是依托于智能手环以及智能手表等产品,符合消费者使用习惯。
加码布局穿戴式设备产业链
正是基于对行业良好发展预期,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公司开始加码布局该领域,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领域的深入探索。
在可穿戴领域积极布局的国内上市公司包括奋达科技、水晶光电、京东方A、喜临门、北京君正、片仔癀等;而穿戴设备产业链布局的企业更多,比如续航类的德赛电池、提供动力的金龙机电、提供触控系统解决方案及数码成像系统的欧菲光等等。
甚至中国的家电巨头在布局穿戴设备产业链,比如海尔已经完成多项个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产品规划,特别是在智慧家庭的背景下,对于儿童及老人安全看护的智能设备,确立了自己的可穿戴设备产品路线图。只要市场时机成熟和消费需求进一步爆发,可以快速推向市场。
未来穿戴设备将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而率先布局该领域的公司能享受未来发展潜力也较大。穿戴设备中磁连接、电声元件、微电机磁钢、甚至磁疗等功能环节都需要钕铁硼磁钢,其产业链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将推动钕铁硼行业的发展。